2016年6月3日 星期五

陶傑:天各一方 (六四)

陶傑 :天各一方

維園燭光會。喜歡的可以去,不喜歡可以不去,一個公民社會,意見不同,不要用污辱性的人身攻擊。「龜公鴇母」、「人渣」、「賤種」之類,是五毛大媽式的暴力語言。香港人不是崇拜牛津劍橋嗎?牛津劍橋的學生會不會這樣講。

中國的語文,或者叫「漢語」,經網絡世代洗禮,粗俗色情成為主流:「草泥馬」、「卧糟」、「屌絲」、「牛B」等等,都是粗口髒話,現在成為中國下一代,由大學生到湖南按腳妹,由企業東主大哥到整過容的小妹語言的主流。

香港下一代如果排斥整個中國,包括一九八九年之後,美國荒謬劇作家奧尼庫的犀牛化了的土豪消費愛國族,就要小心區隔(Screening):將精緻的中國舊文化通通拒絕,卻「承傳」了鄰近地區的流氓語言詞彙,將會相當不幸。

「六四」時死難的中國人,生前是跟香港人的信仰一致的,都要民主自由。

這是「前犀牛」世代的中國人,不是所謂蝗蟲。六四死難者有許多那時的大學生和年輕人,他們的母親如丁子霖女士,守護着一室的苦痛超過四分之一世紀。未曾為人父母者,不明白這樣的感受,到將來你有了子女就知道。

這些母親一年一度,期盼香港人用燭光告訴她們:我們人性尚存,我們沒有忘記。只是一年一度,舉起微弱的燭光。如果你不喜歡一座公園,可以另外找一處地方,沒有問題。不是只為了別人,也告訴世界,當人人都向一個龐大的市場拜金低頭,你還沒有,你還在。

退一萬步:不想哀悼死者,因為他們是「中國人」?也可以。但銘誌對於用坦克暴殺平民的憤怒,一年一度,將這件事提出來,也是保護香港。不要忘記:梁特一度出動軍警,曾想向一片雨傘開槍。最後為什麼沒有?因為一年一度的燭光,發出了柔性的阻嚇力。

坦率和熱血是可貴,若也學會成熟更好,而成熟是智慧,不必是圓滑世故。這是人生的哲學,我在二十一歲的年紀,那時我也不明白。

「況怨無大小,生於所愛;物無美惡,過則為災。」今日雖天各一方,昔日的激情,既早已在你手裏化為灰燼,更不必用另一種烈燄來自焚。你認為一切的思憶是徒然,卻還有人藏在心底。他們如燭光般溫煦,你亦可如水般清澈。即在街頭逆面相遇,不再認識,也不必多言,只須交換一個眼神:我沒有忘記,而你,卻竟也在這裏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